最近一段时间,“新造车”们正在如雨后春笋一般“破土而出”,根据EV情报掌握的情况,截至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企已经突破六十家,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中,大有让人目不暇接之势。
然而,毫不客气的说,与实体工厂相比,“PPT造车”的难度微乎其微,只要噱头足够多、口才足够好,风投总会蜂拥而至。虽然风投也知道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本容不下这么多的企业,但“梦想总是要有的,万一成功了呢(也可以解释为,一万里有一个成功就够了)”。
把话说穿了,“造车新势力”能否活得下来,最主要的就是要看其是否具有生产资质。如果不具备资质的话,那就要看其是否有可靠的合作伙伴了。那么,目前都有哪些企业拿到了生产资质?又有谁找到了可以“举案齐眉”的靠谱恋人?
哪些造车新势力获得了“准生证”?
准生证也叫双证,是指发改委颁发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,以及工信部下发的《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》。
根据现有政策规定,“传统整车生产资质”是包含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”的,因此目前传统车企均可进行新能源车的生产和销售。而新能源车企的投资项目须由发改委核准审批,通俗点说,只有拿到这个资质,“造车新势力”才有资格进行制造生产。
据EV情报了解,抛开传统车企之外,目前获得发改委批准的新能源车企共有15家,分别为北汽新能源、奇瑞新能源、长江汽车、前途汽车、江苏敏安、万向集团、江铃新能源、重庆金康、国能新能源、云度新能源、知豆、速达、合众、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,拿到了发改委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。当然大家可能产生疑问,北汽、奇瑞、江铃这些都是传统车企,单独申请新能源资质有必要吗?答案是肯定的,平衡产业关系从而未来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,是众多传统车企也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。
那么,拿到发改委所颁发的资质是可以生产的,但是否产品就可以上市销售了呢?对不起,并不可以。因为工厂是不是可以具体投产上市,具体车型能不能组织生产,还得将车型设计参数提交工信部考核并列入《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》,这个资质证明车企的工厂制造能力达标和车型通过了国际认证,送审的车辆参数包括但不限于:整车尺寸和性能参数、整车备案参数(主要为三大件,需与供应单位协调认证,主要涉及一致性考核)、实验方案、实验方法、各项参数、功耗参数、环保参数等。因此工信部资质的审核对企业的真实研发能力要求非常高。如果说发改委资质还可以运作的话,那么工信部资质仅仅靠PPT做的好就想拿到就基本上连门都没有。
因此,在通过了发改委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”的车企其中,目前仅北汽新能源、奇瑞新能源、长江汽车、前途汽车、江铃新能源、云度新能源、知豆共7家拿到了“工信部生产资质”。除长江汽车、前途汽车预计于2019年上市销售外,另外5家新能源车企已有产品上市销售。
没有“准生证”?不如办个“结婚证”
这里网友会问,怎么不见网红的威马、蔚来和小鹏呢?也有网友会说,可以找有资质的对象结婚嘛!
确实,就看结婚对象怎么选择了。如威马选择了出资收购了拥有生产资质的大连黄海汽车直接生产。而蔚来和小鹏目前尚未获得发改委颁发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,分别找了有资质的传统车企江淮和海马合作开发,其产品也以江淮汽车、海马汽车生产厂的名义向工信部申报,并通过(蔚来-302批工信部产品公告,小鹏-301批工信部产品公告)了申报。
对于代工这种模式,如果双方的“婚姻”稳定的话,对双方都是有利的。新势力可以通过传统车企的资质,快速进入市场。而对于合作的传统车企来讲,除了获得不菲的收入外,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产能利用率、消化吸收对互联网产品技术的认知、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积分,等等。
毕竟,合作双方就像夫妻生活,磕磕碰碰的不协调现象也难免出现。如果双方可以容忍,生活也可能维持下去并白头偕老,但“婚姻破裂”也并非没有可能,这样的话最终也可能是两败俱伤。
“单身狗”们凭什么活下去?
在目前已知的60余家新能源车企中,除了上述7家获得双认证、3家喜结连理外,另外50余家单身汉要想过好余生,大致会有以下其中归途。
对于意志力坚强的,势必和双证死磕到底,毕竟只要真正脚踏实地做好研发、建好工厂并生产、资金充足等,取得双证那是迟早的事。比如拜腾、爱驰、正道就有向此方向发展之势。
其次,学习小鹏,先通过代工实现产品的生产、销售,同时自建工厂申请资质,为后续独立发展做铺垫。比如奇点就是虽自建工厂,却与北汽新能源合作使用其资质。毕竟在双积分政策下,目前很多传统汽车生产厂的新能源积分是不达标的,他们也愿意这种合作。
再者,学习蔚来,暂无自建工厂规划,继续采用代工模式。如电咖就是与东南合作,自建网络。
最后,还可以学习威马,财大气粗直接收购经营欠佳的传统汽车厂,从而获得双证。
若是都不是,那就只能靠PPT笑着活下去了。不过,资本也不是傻子,总有一天会遗弃吹牛B的故事大王。